“僰蘭 道有蜀王兵 ,亦有神作大滩江中。其崖崭峻不 可破,(冰)乃积薪烧之。 ”
——《华阳国志》 “懒人造就了方法”,这是第二章的中心,我觉得也是软件开发发展的原动力! 原因很简单,人的精力终归是有极限的。同是战国时代,同是凿山,《列 子·汤问篇》里的愚公就要“碎石击壤”,而李冰就已经懂得“积薪烧之”了。试想,如果李冰也象愚公那样日复一日地和他的团队凿山,什么事都亲历亲为,那他到凿山结束也没有时间想别的。而李冰呢?他放着工程不做,在旁边闲着以至于去看火烧石头,从而懂得了“积薪烧之”。愚公太勤快,勤快得今天可以比昨天多凿一倍的石头。李冰太懒,懒得凿山比愚公快了不知道多少倍!其实,提出新的“方法”,解决的将是影响做事成效的根本问题。懒人把精力放在了提出新方法,而“愚公”呢?纵容可以多吃点饭, 多加点班,但突破不了人的精力的极限,解决不了本。 懒人推动着软件开发编程的发展。从将代码打在穿孔纸带上,让计算机去读的。到有了汇编语言,将代码写在文本文件里,再到后来出了高级语言,大家都会把一个程序写到一个文件里。无论这个程序有多大,多少行代码,那么就出现了“一百万行代码写到一个文件”的问题。对于勤快的人来说,在其中寻找一个函数,好像并不是不可以接受。然而,懒人呢?勤快的人使用PageDown/PageUp 键,懒人则创造出了“单元文件(Unit)”这样的开发方法。随之,懒人又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模块。成功开启了结构化编程的时代!这一切一切都归功于不想按PageDown/PageUp键的懒人! 懒人,真正的懒,是区别于勤快人固有的“死方法”而不是什么都不去做。学习编程,懒人勤快在经常把所学的知道分类一下,归纳一下,整整齐齐地放在脑子里。正如,分类统计动摇了CISC指令集地位。作为一个程序员,基本的能力我觉得就是可以把既有的知识象桌子上的书一样整理一下,最常用的放在手边,而最不常用的放在书柜里。这里不分懒人和勤快人。 就程序的本质而言,程序并不是算法加结构,更重要的是方法。过去是“面向过程的时代”,而现在是“面向对象的时代”。推动时代变迁的是方法的出现和思考,从此告别愚公式的开发工作。“作为一个高级的程序员,更加注重的是方法,它是一个程序的灵魂。